征服埃及:打开北非的大门
前因:征服叙利亚;后果:出征利比亚。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征服叙利亚:636年,阿拉伯将领哈立德率领大军在雅穆克河附近战胜了拜占庭大军,史称雅穆克战役。此后,拜占庭再也无法阻挡哈立德,阿拉伯的军队占领了整个叙利亚。

639年,阿拉伯帝国将领阿慕尔率军侵入埃及,战败拜占庭军后,占领了埃及

到底是谁挑起的这场征服行动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哈里发(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欧麦尔,有人说是大臣阿慕尔·伊本·阿绥。持前种观点的人说,当时欧麦尔访问耶路撒冷时,专门找到了阿慕尔,让他带兵出征埃及。

欧麦尔

持后种观点的人说,阿慕尔利用欧麦尔访问耶路撒冷之机,主动请缨。欧麦尔的态度很冷淡,说要回麦地那同众人商议,并且留下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指示。他说:“如果在进入埃及国境之前接到我的命令,叫你撤回来,你就遵命撤回来;如果已经进入埃及国境才接到我的命令,你就继续前进。”

然后欧麦尔就返回了麦地那,与奥斯曼等人商量,结果认为这个行动太过冒险,于是就派人去制止阿慕尔。使者在阿慕尔进入埃及前就送到了信,可阿慕尔收到信后没拆封,继续行进,进入埃及境内后才把信拆开,这便使他有理由继续入侵埃及了。

据说阿慕尔这样做是想和风头正盛的哈立德争功。不过无论是谁挑起的这场战争,都有巨大的现实利益的考量。

哈立德

埃及对阿拉伯人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首府亚历山大港不仅是拜占庭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拜占庭的海军基地、通往北非的大门。而且埃及地处尼罗河下游,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是拜占庭帝国的重要粮仓。阿拉伯人早就对其垂涎三尺了。

阿慕尔只带4千骑兵就侵入了埃及,轻松攻破埃及的东大门法尔玛,接着扫平各处的堡垒,拿下比勒贝斯城后,通往重要军事要塞巴比伦城堡(近开罗附近)的道路就打通了。

拜占庭方面派出亚历山大港的主教也是总督居鲁士,与总司令奥古斯塔里斯·西奥多拉斯统帅大军驰援巴比伦城堡。

阿慕尔觉得对方人数优势太大,决定等援军赶到后再发起进攻。随后,援军果然赶到,阿拉伯军的人数增加到1万多人。此时,要塞里的拜占庭守军约有2万5千人,他们严防死守,阿拉伯军尝试攻城,但因为缺少攻城器械,所以没什么进展。

于是,阿慕尔改变策略,分出一部分兵去攻打阿因·舍木斯城,并成功拿下。这让拜占庭军受到打击,军心开始动摇。统帅西奥多拉斯觉得眼前的好日子恐怕不会太长了,就逃回了亚历山大港,居鲁士则被困在巴比伦城堡。

居鲁士本来想贿赂围城的将士,但没什么效果,只好请求和谈。按照惯例,居鲁士答应缴纳贡税。不过当把条款送到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那里时,皇帝没有批准,还以卖国罪将居鲁士流放。

希拉克略

阿拉伯军见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态度强硬,于是继续围攻巴比伦城堡。阿拉伯军填平一处城壕后,用梯子爬上了城墙,一举攻下了这座要塞。

拿下巴比伦城堡后,阿慕尔带兵继续朝亚历山大港前进。亚历山大港有5万守军,而且港口还有海军军舰。阿拉伯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攻下,由于缺少对付海军的船只,加上远离了后方基地,阿慕尔只好又撤回了巴比伦城。

不过,随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去世了,11岁的儿子康斯坦斯二世继位。被流放的居鲁士重新得宠,再次提出和谈。还不怎么懂事的康斯坦斯二世同意了这个条约。这样,肥沃而富饶的埃及便落入到了阿拉伯人的手中。

后果

出征利比亚:642年到643年,阿拉伯帝国将领阿慕尔带兵继续向西挺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利比亚的巴尔卡,黎波里柏柏尔人纷纷投降。

结论:埃及被征服后,北非地区门户大开,阿拉伯帝国得以继续向利比亚等北非地区扩张。

阅读数 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