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继位;后果:突尼斯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
作者:姚斌烨/编辑:亦可
前因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继位:1556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秉承了父亲卡洛斯一世的遗志,继续与法国和奥斯曼争雄。
1574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将领基利希·阿里率领奥斯曼帝国舰队攻占了突尼斯城,哈夫斯王朝灭亡。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目的,是攻打欧洲的威尼斯城。不过,由于突尼斯城在北非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在突尼斯城同样上演了一场争夺战,曾经长期依附于奥斯曼帝国的哈夫斯王朝,也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事情还要从8年前说起。当时,曾把奥斯曼帝国带向全盛,疆域扩展至最大的苏莱曼大帝在征战中因病去世,享年72岁。
苏莱曼大帝
他的儿子塞利姆二世即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君主)。塞利姆二世能力平庸,喜欢贪图享乐,又酷爱饮酒,并没有一位伟大苏丹的能力和志向。好在苏莱曼大帝为奥斯曼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儿子塞利姆二世选择了一位极具才干的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索科卢。
索科卢将战略重心放在西边的地中海地区。1570年,苏丹塞利姆二世派遣大军攻击威尼斯所属的塞浦路斯岛。奥斯曼大军首先攻占了塞浦路斯岛上的城镇尼科西亚,洗劫了这座城镇,城中的基督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年轻男女被贩卖为奴。一年后的春天,奥斯曼大军开始进攻塞浦路斯岛的另一座城镇——法玛古斯塔要塞。
威尼斯守军进行了三个月的英勇抵抗,所有的粮食都已吃完,威尼斯人只能杀马、驴、狗做成食物充饥,火药也即将用尽。无奈之下,威尼斯人选择了投降。在塞浦路斯战争期间,苏丹还派遣了一支军队从西班牙手中夺回了突尼斯。
塞利姆二世
土耳其对塞浦路斯的征服引起了基督教世界的可怕报复。教皇、西班牙和威尼斯组建了强大的“神圣同盟”联合舰队,并将舰队驶向勒班陀港,这里正停泊着奥斯曼海军将领阿里帕夏的舰队。
双方最终展开了大决战。“神圣同盟”的联合舰队由唐·胡安(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统帅,他将联合舰队分为三个分队,阿里帕夏(即长官)也以三个分队迎战,双方主帅都在舰队中央突前的位置指挥作战。战斗打的异常激烈,联合舰队凭借着火炮的优势很快打乱了土耳其人的攻势,土耳其人则采用传统的冲撞舰船然后登船短兵相接的战术。
奥斯曼的右路分队很快被消灭,中路决战在午后开始,唐·胡安所在的“国王号”旗舰与阿里帕夏坐镇的“苏丹娜号”旗舰相撞,两军短兵相接,展开激战。
哈夫斯王朝
在唐·胡安的英勇指挥下,联合舰队的士兵击溃了“苏丹娜号”,并砍下了阿里帕夏的脑袋,奥斯曼舰队的中路就此被击溃。奥斯曼的左路舰队40艘帆船在乌里奇·阿里的率领下匆忙逃离。
最终,联合舰队获得了勒班陀海战的胜利,奥斯曼舰队受到了重创,损失的舰船高达二百余,军士死伤达到3万多人。唐·胡安趁着在奥斯曼还未从勒班陀海战大败中恢复过来,率领一支西班牙舰队重新攻占了突尼斯城。
哈夫斯王朝自13世纪,因王位继承问题出现混战之后。国王的几个儿子就各自占据地盘,脱离突尼斯王朝的控制。这无疑导致哈夫斯王朝实力被削弱,当军事力量更强大的西班牙到来之后,哈夫斯王朝只有投降这一条路。
奥斯曼帝国的塞利姆苏丹并没有甘心失败,他提拔从勒班陀海战中逃离的左路舰队将领乌里奇·阿里,任命他为奥斯曼海军的总司令,企图夺回离地中海最近,战略极其重要的突尼斯城。
1572年春,一支大约拥有250艘舰船的奥斯曼舰队又重新建立起来。随后,乌里奇·阿里率领着新组建的舰队,再次进攻西班牙人占领的突尼斯城,终于永久性地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还攻占了突尼斯地水路咽喉要地拉格莱塔堡垒,突尼斯归入奥斯曼帝国版图。
塞利姆苏丹知道,西班牙在占领突尼城之后,哈夫斯王朝国王曾与他合作,抵抗奥斯曼帝国。于是,塞利姆苏丹决定,废除哈夫斯王朝统治者,由奥斯曼帝国直接对此进行管辖。于是,奥斯曼帝国将哈夫斯王朝统治者送往伊斯坦布尔软禁,哈夫斯王朝彻底灭亡。
此后突尼斯都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下。突尼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深受奥斯曼帝国的影响。特别是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获得了繁荣的发展,成为突尼斯境内最主要的宗教。
后果
突尼斯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574年,突尼斯被攻占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突尼斯省协助苏丹在巴巴里海岸行使统治权。
结论:1574年,奥斯曼攻占突尼斯后,突尼斯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