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 音乐从何而来?
各有其词的音乐来源之谜。

音乐从何而来?这有史以来都是一个谜。

霓裳羽衣曲
00:00 09:58

在早期的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有关的探索。如柏拉图(Plátōn)在《理想国》(Res Publica)法律篇中指出:音乐是模仿善或恶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在《诗学》(De Poetica)中指出:艺术起源于模仿。他又在《政治学》(Politics)中说道:“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与和顺的形象,勇敢与节制的形象以及这些相反的形象,其他种种性格或情操的形象——这些形象在音乐中表现的最逼真。”

《吕氏春秋》

这种“模仿说”在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论述,如来源于《吕氏春秋》《仲夏季·古乐篇》中记载“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乐”,即尧帝命令作乐曲,于是质就模仿山林溪谷的声音,制作歌曲。以及“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即根据鸟的鸣声,规定音高标准等说法。“模仿说”在探索音乐的起源命题探讨中具有巨大影响。

还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即强调在劳动和舞蹈中,身体动作的节奏应该为音乐的起源。如磨坊工人歌,纺织歌,船工歌等,持有这一观点的有英国学者沃拉斯切克(Richard Wallaschek)和德国学者毕歇尔(Karl Bücher)等人。

《原始音乐》

沃拉斯切克在《原始音乐》(Primitive Music)中指出:原始人在生存斗争中所产生的节奏,是作为助长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强有力的手段而出现的,这也是人类歌唱和舞蹈艺术节奏的起源。毕歇尔在1896年明确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

而在中国古代也有相似的说法,如《淮南子·道应》中“今夫举大力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劝重力之歌也”。(译为:抬大木头的人,前面人人喊着‘邪许、邪许’,后面的人也跟着喊,这就是在抬重的劳动中间产生的歌曲。)这就是早期劳动号子的记录。

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的形式,早期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舞蹈都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这些都是以劳动为基础而展示的统一整合的艺术体系。

还有另一种说法——音乐起源于巫术。

巫术音乐一般被认为是巫师从事巫术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巫术活动频繁而又辉煌的时期在商、周。周后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巨大成就乃至今人尚不能超越。

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认为音乐起源于远古的巫术。音乐是巫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

对于音乐的起源说法不一,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