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四世下台:七大贵族主政
前因:伪季米特里二世造反;后果:俄国民军抗击波兰。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伪季米特里二世造反:1607年,一个号称季米特里沙皇的人在波兰人的帮助下,率领叛军与瓦西里四世(舒伊斯基)的军队作战,企图统治俄国。


1610年,俄国沙皇瓦西里四世(舒伊斯基)因领导俄军抵抗波兰军不利,被大贵族们赶下台,俄国从此由七大贵族主政,进入到无沙皇时期。

在华沙塞姆河的沙皇

扬·马泰伊科

自从1607年,波兰扶持的傀儡伪季米特里二世领兵进入俄国后,俄国的贵族们的立场就开始动摇,有的继续支持舒伊斯基,有的则转而去支持伪季米特里二世。伪季米特里二世甚至在图希诺地区,建立了一个与莫斯科对峙的小朝廷。

不过,这种对峙局势没持续太久,舒伊斯基就以割地的代价请来了瑞典军的援助。在瑞典军的帮助下,舒伊斯基的军队多次打败伪季米里二世的军队。波兰国王西吉蒙特三世见自己扶植的傀儡这么没用,于是在1609年秋天,直接派兵入侵俄国。

波兰军进入俄国后,收编了伪季米特里二世的部分军队。伪季米特里二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最弱的一方,于是率领残部逃跑。图希诺小朝廷里的贵族见状,一脚踢开伪季米特里二世,开始向波兰军示好,并且派出使团去波兰谈判,想让西吉蒙特三世的儿子瓦迪斯瓦夫王子担任俄国沙皇。

西吉蒙特三世同意了这个要求,但是当时的图希诺小朝廷已经代表不了任何一方势力了。入侵俄国的波兰军有2万多人,一部分攻打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一部分继续东征,向莫斯科进发。

被波兰军包围的斯摩棱斯克

舒伊斯基怕自己的沙皇之位被波兰王子夺去,于是派弟弟德米特里·舒伊斯基带兵抗击波兰军。双方在离斯摩棱斯克不远的克鲁希诺交火。由于德米特里·舒伊斯基指挥不利,近3万俄瑞联军败给了只有6千多人的波兰军,而且还有8千俄军投降。

克鲁希诺战役示意图

俄军主力损失殆尽,大贵族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舒伊斯基成了最后的“背锅侠”,他要为自己用错人而负责。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逃跑的伪季米特里二世这时也卷土重来,在莫斯科城外扎寨。

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莫斯科城里的大贵族们秘密研究出路,最终商量决定,废掉舒伊斯基,迎立瓦迪斯瓦夫王子为俄国沙皇。

于是,大贵族们联合教士、小贵族、平民一同逼宫。舒伊斯基本就是在大贵族们的支持下上台的,没有大贵族们的支持他和别的大贵族没什么区别,所以他只能无奈地宣布退位,然后由姆斯季斯拉夫斯基公爵等七个大贵族接管了政府。

舒伊斯基先是被逼出家做了修士,后来被进城的波兰军带回波兰,处死。

七大贵族接管政府后,他们按照之前的约定,打算请瓦迪斯瓦夫王子来继位俄国沙皇,但前提是王子得皈依东正教。波兰军欣然接受,随即被准许进入莫斯科。伪季米特里二世残部也被随即赶到的波兰军击溃。

瓦迪斯瓦夫

不过,此时他的父亲西吉蒙特三世却反悔了。想自己直接控制俄国,所以他不同意让儿子改信东正教的提议,并且要求俄国必须让出斯摩棱斯克。

西吉蒙特三世的霸道行径让俄国人非常气愤,七大贵族本可以发动民众来对抗波兰,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民众的威胁,所以就忍气吞声,在接下来的反抗波兰侵略的运动中没什么作为。

后果

俄国民军抗击波兰:1611年,俄国百姓不满七大贵族对波兰入侵者的软弱态度,于是自发组织起两支民军队伍来,对抗波兰军。

结论:七大贵族逼迫瓦西里四世(舒伊斯基)下台后,俄国出现了三年无沙皇的空位期。七大贵族执政的软弱和无作为助长了波兰入侵者的肆虐,激起了俄国百姓的愤怒,于是俄国百姓自发组织民军反抗波兰侵略者。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