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为保全城池以人为食,是吃人;君王为一己之私置万民于水火,是不是吃人?
文/全历史 哥特人的猫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8月3日,唐朝将领张巡在睢阳被安史叛军围困,他的部下南霁云四处求援却一无所获,无功而返。
叛军对睢阳的进攻早在当年一月就开始了。
对叛军来说,睢阳扼江淮咽喉,攻下睢阳,就可南下占领江淮。一旦控制了税赋重地江淮,消灭唐朝便指日可待。
虽然两个月后睢阳陷落,但张巡之前坚守孤城十余月,将叛军主力牢牢牵制在睢阳城下,为唐军组织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成为安史之乱(此处可a至公元755年12月16日的北京)中唐朝反败为胜的转折点。
中国历史上不乏以孤城拒强敌的经典战役。
《神雕侠侣》中郭靖夫妇守襄阳,就是金庸把两场战役拼到了一起:王氏一族保卫钓鱼城前后三十六年,击毙了大汗蒙哥;吕文焕守襄阳,以八千守军对抗忽必烈(此处可a至公元1271年12月18日的北京)十万大军,使元军灭宋的计划被迫拖延了四年。
张巡在睢阳之战中力挽狂澜,却也惹来无数非议:他为了保全睢阳,竟在断粮一个月的情况下命令士兵吃人。
那么,睢阳保卫战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竟逼得守军以人为食?
一方面,叛军依靠源源不断的补给,有意要耗到张巡断粮。
叛将尹子奇攻打睢阳时手下有十万大军,而守将张巡、许远的军队加起来还不到九千,他认为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攻克睢阳。
但张巡利用尹子奇轻敌自大的心理,多次使用计策挫败了叛军的进攻。他连续几天半夜在城头上擂鼓,还往下吊草人假装要袭击叛军大营,搅得叛军几天不能合眼。
后来,张巡真的派人劫营,叛军还以为张巡是虚张声势,结果被杀得大败。恼羞成怒的尹子奇下令强攻,又被守军射瞎了左眼,差点丢了性命。
叛军首领安庆绪见前线失利,不顾一切地往睢阳方向加派兵力,叛军越打越多。尹子奇见睢阳很难攻下,便让大军围城,想要把张巡拖垮。
另一方面,睢阳在十多个月中没有获得任何援助,终于耗尽粮草,张巡被迫下令以人为食。
张巡坚守半年后,睢阳的粮草已经耗尽,守城将士经历大小四百多仗,只剩下一千多人还能战斗。张巡不断派使者向邻近州县求援,他们都敷衍说会派援军,却无一人动弹,连粮食都不肯给。
到七月份,城中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粮,靠麻雀、老鼠的尸体果腹。于是张巡杀了自己的小妾,许远也杀了家中的仆役,将肉分给部下。
此后,睢阳守军开始以城中百姓为食,死难者超过两万。城破之时,睢阳已经被吃得只剩四百多人。
睢阳陷落三天后,唐朝援军终于到达。唐军随即开始围攻睢阳,尹子奇花了十个月才啃下来的骨头,只享用了7天就被迫吐了出来。
上一年,唐军的野战主力在潼关被全歼,安史叛军四面出击,唐军没余力援助睢阳,可以理解。可张巡拖住叛军主力半年,北方战况逐渐好转,唐军已经快要收复长安。
这时候,为什么张巡还是求不到援军?
因为地方将领根本就不想救张巡。
第一,他们害怕叛军对抵抗者的灭绝政策,还嫉妒张巡的功绩。
叛军对唐朝将领实行“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如果投降,哪怕是小小的县令都能获封将军;胆敢抵抗,那就连守军带百姓一个不留。大多数地方官见到叛军就望风而降。
此外,张巡坚守睢阳十个月,杀伤叛军近十万人。他凭借战功,从县令被提拔为御史中丞,这样的攀升速度自然让同僚嫉妒,更不愿意冒风险成就张巡的功名。
第二,皇帝对武将疑心太重,他们不得不避战自保。
安禄山起兵时兵力不过十万,唐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葬送了时局的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
唐朝立国时本来有重武的传统,太宗(此处可a至649年7月10日的长安)、高宗(此处可a至公元628年7月21日的长安)两朝边将的军权都很大。但武则天(此处可a至公元705年12月16日的洛阳)代唐后为了稳定统治,残杀忠于李唐的将士,唐朝的武力一落千丈。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给了地方节度使充分的自主权,逐渐平息了边患。但他晚年不理朝政,将国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又怕自己被权相架空,便无节制地扩大节度使的权限,以为可以让地方与朝廷相互制衡,自己稳坐钓鱼台。
安禄山的叛乱打破了唐玄宗的幻想,他对边将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了武则天的老路上。
当时,唐将封常清、高仙芝认为叛军善战,准备放弃陕州退守潼关,凭借天险打消耗战。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谗言,认为二人避战通敌,将二人杀害,接着又逼迫哥舒翰放弃潼关的地形优势主动出击,结果二十万野战主力一朝倾覆,叛军势如破竹攻陷长安。
更要命的是,这三人的悲惨结局让其他平叛将领心灰意冷。当时叛军士气正盛,贸然出战是找死,一味防守又要被皇帝杀头,所以大家对叛军能躲就躲,根本不想为朝廷卖命。
所幸,唐朝还有张巡这一支孤军,在睢阳拖住了叛军主力,让接班的肃宗得以光复长安。
没了亡国之忧,肃宗又开始猜疑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李光弼和郭子仪。本来郭李已将安庆绪包围在邺城,肃宗却派太监鱼朝恩监军,夺了二人的兵权,60万唐军群龙无首,竟被史思明击溃,生生为安史政权续命三年。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张巡因功被列入凌烟阁,但后世对他的争论从未停止。
王夫之对张巡的批评很有代表性:“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取者,人相食也。”
人当然不应相食,可睢阳也本可以不破,张巡本可以不死。
张巡为保全城池以人为食,是吃人;玄宗、肃宗为了坐稳皇位,对军队处处掣肘,让本来一战可定的安史之乱,演变成持续八年、荼毒江北的大害,多少生民死于战火,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吃人?
历代评价
1、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2、君为忠臣,吾有何罪,杀之以飨士卒?
——王士禛《池北偶谈》
3、张巡没有立刻受到表彰,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在之前有过因为饥饿而吃人肉的行为……但平心而论,未将粮食送达,朝廷方面也有责任。
——田中芳树《中国武将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