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出逃记
陛下,逃亡道路上的每一座村庄,都会成为你不可逾越的障碍。

文/全历史 拾贰酱

1791年6月25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三年,国王路易十六(此处可a1793年1月21日的巴黎)与全家出逃,5天后被国民卫队带回巴黎。

逃跑事件后,法国很快通过了确立人民主权的宪法,无数人致信巴黎公开宣誓效忠“国家”而不是国王。统治法国八百余年的波旁王朝于次年被彻底推翻。

无独有偶,八国联军进京时,清王朝的慈禧太后也曾出逃西安。后为了挽回人心,慈禧下令推进改革。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不过,慈禧跑路是逼不得已,毕竟外国联军都打到紫禁城了,义和团也造反了。

路易十六却对巴黎市民发誓支持宪法。他每次出巡,人民都会激动地喊 “国王万岁”。

法国的君主立宪进程看起来要顺利得多,若是改革完成,也许大革命就能圆满结束。那么,路易十六为何要逃跑呢?

路易十六王后在战神广场宣誓效忠宪法

第一,路易十六从未真正认同大革命,他本质上是一个“温和”的独裁主义者。

路易十六是一个性格内向的胖子,平日里头发乱糟糟的。如不修边幅的亨利四世(此处可a1610年5月14日的巴黎)一样,以接地气的形象博得了民众好感。他的沉默寡言和犹豫不决,在民众眼里反而成了负责、温和的美德。

不过路易逃跑后留下的信件,暴露了一位专制君主的真实想法。

首先,他声称自己效忠宪法的行为,都是在议员们的诱骗下做做样子。他的秘密顾问——革命之父米拉波,就在私下答应路易只要他稍作妥协,就可以做一位强有力的立宪国王

其次,他不认同倡导平等的《人权宣言》。尤其在一场大革命的庆祝活动上,尊贵的国王竟然不能与自己的家人坐在一起,而是同国民议会的主席平起平坐,使他感到非常没有面子。

第二,玛丽王后极力劝导并主导策划了这次逃亡。

玛丽·安托内特

路易是一个选择无能的人,对夹在保守派与激进派大臣之间尤为厌烦。于是委托王后代替自己进行决策,玛丽王后十分乐意效劳。

权势是金钱的来源。以奢靡著称的王后,从大革命一开始,就担任了保卫贵族特权的角色。路易十六的财政总监内克尔,就因削减王室预算被她解雇。

传闻有大臣告诉王后百姓穷到吃不起面包,她反问:“为什么不吃布里欧(糕点)呢。”可谓是法国版的“何不食肉糜”。

玛丽王后将法国内政事无巨细的告知娘家奥地利,意图借奥地利军队来镇压起义。她极力劝说路易十六远离巴黎的激进派,外省的人民一定会帮助他们热爱的国王重掌国家。

不论路易接受与否,玛丽王后逃跑计划从1790年已开始实施。终于,一年后,国王一家在1791年6月20日出逃。目的地是距奥地利只有2英里的蒙特梅迪小镇。

路易十六出逃时居住的杜伊勒里宫

这场策划了一年多的逃亡计划,在实施第二天就濒临破产了。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王室与军队配合不足。出逃时间本来定在5月底,但路易十六一边计划逃亡,一边还抱着大革命自行消亡的幻想,将出逃日期一拖再拖。只有王后积极地走私金银细软,但引起了国民卫队的怀疑。

于是他们擅作主张,将逃离计划再次推迟了一天。却不知牵一发而动全身,把一路上接应他的军队给坑了。

一票操着德语的雇佣兵在法国乡村小路上徘徊不前,很快引来村民的诘问。军队无奈早早撤退,根本没有见到来迟的路易

第二,路易缺乏基本的戒心。国王出逃的马车是花费3个月和6000法郎打造的。这辆超大型马车,装下了国王一家、家庭教师和一位理发师,以及全套的皮革座椅。

一路上,路易十六从不费心隐藏,多次下车与乡民闲聊。王后与孩子们坐在草地上,享受精致的野餐。

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出了自家国王,消息传到市镇议会。革命党人迅速意识到,国王这是要跑路了。

六千余名国民自卫队连夜集结,封住国王逃跑的道路,随即“护送”他返回巴黎。一路上,每经过一座村庄,都会有人自发加入。最后,在3万自卫队的注目下,路易结束了这场闹剧。

被逮捕的国王一家

那么,一次失败的逃亡为何能够改变法国君主立宪的进程?

第一,经过这次逃亡,法国王权跌下神坛。

虽然大革命爆发后,议会已经取代王权。但过去千年里,法国人始终拥有一位国王,暴虐也好,亲民也好,向君主下跪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路易十六也像过去的国王一样受到法国民众的崇拜,然而当路易雇佣外国军队和逃亡计划公之于众后,法国人如梦初醒,原来虚伪的国王为了自己的特权,不惜背叛国家和子民。

路易的塑像被推到,波旁家族纹章也被涂黑。代表荣耀的王室象征,一夜之间,成了令人羞耻的符号。当时巴黎媒体评价路易十六:“用自己的双手摧毁了他的王冠。”

第二,国王逃亡唤醒了民众的国家意识。

法国大革命爆发已逾三年,法国人通过《人权宣言》树立了反抗的自信。因此卫队不仅采取了阻止国王逃跑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人民意识到国王也许不再是必要的存在。

卢梭的理论解释了革命引发暴力行为的正义性

制宪会议通过后,法国人参与了政府选举,起草宪法时还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权力远远超出了人民当初的请愿要求。市镇也有了自己的民兵组织,穿上制服的民兵队长,第一次感受到了贵族才能拥有的权力。

人们发现这些权力不来自国王,而是来自议会,再加上当时西班牙军队在边境虎视眈眈,法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

之后,法国人民逐渐抛弃了开明君主(此处可a1777年12月23日的圣彼得堡)的幻想。知识分子、政治人物和激进报纸宣传的共和政体,则受到了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法国社会开始盛行阴谋论,底层民众主张暴力镇压反革命人士,不同党派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了雅各宾派恐怖统治

这场失败的逃跑行为,不仅使法国民众对王室的信心降到极点,同时也打破了一扇猜忌之窗,在法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血腥风暴。(详见规律42 - 破窗效应:为什么不良现象总是愈演愈烈?

历代评价

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

——法国政治家罗伯斯庇尔

阅读数 5.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