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文艺复兴三杰”同时代的艺术史家瓦萨里看来,文艺复兴盛期好比一个人的青壮年期。这一时期,三杰鼎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150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去世,他的儿子,以邪恶、残忍和征战天才著称的公爵——恺撒·博尔吉亚的命运也急转直下,并在1507年冬一次可疑的战斗中,长矛穿胸,死于一场混乱之中。然而,比萨战争仍在持续。
在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也正在进行一场跨时代的艺术交锋。

跨时代的艺术交锋
1504年,全欧洲艺术家的目光都聚焦于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市政大厅(即旧宫)落成,长官皮耶罗·索德里尼决定,用两幅描绘战争场景的巨型壁画装饰,希望画作承载的画家名声,与城市的荣光联系在一起,壁画委托掀起轩然大波——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展开一场跨时代的较量。

大厅长53米,宽22米,达·芬奇受邀创作《安吉里之役》,而米开朗基罗则被委托创作《卡西纳之战》。
《安吉里之役》是发生在1440年,佛罗伦萨与米兰的战争,最终以前者胜利告终。
达·芬奇在画中表现战争激烈、人仰马翻的场景,他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下对画作场面的构想:首先是炮火,战马以及士兵战斗时扬起的滚滚烟尘,被炮火映红的脸、人物和空气,……随着炮火的熄灭,火光也在变暗……
通过存世的《安吉里之役》的画稿及素面,还能一窥达·芬奇天马行空的想象,庞大的构图计划——发出怒吼的人物头部,处于厮杀状态中的战斗双方……

米开朗基罗则选择了在号角即将吹响,战争将要开启的紧张状态。
《卡西纳之战》取材于14世纪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战争,当时,400多名佛罗伦萨士兵正在卡西纳的阿诺河中洗澡,突然遭遇敌方袭击,尚在河水中的士兵急速上岸,惊慌失措地投入战争。

巨匠之争,双峰对决,成为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彪炳史册的事件。


崭新的艺术标准
就在接受委托前的1503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第一次公诸于世,整个佛罗伦萨的市民蜂拥而至,一睹巨作的风采。
达·芬奇必定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笔记中,达·芬奇甚至对米开朗琪罗显示出难以掩饰的妒忌。

然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达·芬奇完成《最后的晚餐》回到佛罗伦萨后,他已成为意大利当之无愧的第一天才,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的荣光变得不再那么耀眼了,所有人都开始谈论这位从米兰回来的天才。
更让脾气暴躁的米开朗基罗生气的是——《最后的晚餐》获得两万金币的报酬,而《大卫》的报酬只有四百金币。

当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相互竞争之时,年轻的拉斐尔从翁布里亚地区的小城乌尔比诺来到这里。
此时还籍籍无名的拉斐尔,面临的是激动人心的挑战——达·芬奇比他大31岁,米开朗基罗大他8岁,他们正在建立从未有过、崭新的艺术标准。
年轻的拉斐尔,表现出一种只属于他个人的能力——吸收和改造各种潜在可能性的才能。
他缺乏达·芬奇微妙而敏捷的感受力,也不具备米开朗基罗的力量,但他却能综合几乎所有前辈艺术家及同代艺术家的优点,为其所用。

这一时期的拉斐尔,已经形成具有个人面貌的艺术风格。加之拉斐尔人缘极好,性格温和,让他获得具有影响力的赞助人的订单和支持,这些都是性格古怪,难以接近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难以得到的。
此后不久,罗马熠熠耀眼的新星是时年25岁的拉斐尔。当米开朗琪罗仰面苦作,在西斯廷绘制惊世骇俗的《创世纪》时,拉斐尔这位风靡罗马的优雅画家,则在教皇的署名室创造着风格迥异的《雅典学院》。

三杰鼎立,前所未有的辉煌
然而,米开朗基罗与当达·芬奇的竞争最终以巨大的遗憾收场——两人都没有完成各自的作品,佛罗伦萨旧宫里谁的画都没有保存下了。
米开朗基罗在完成草图后,他就被罗马教皇传召到罗马开始为其修建旷日持久的陵墓,以及室内的一系列雕塑作品。
和同时代的达·芬奇、拉斐尔相比,米开朗琪罗显然是个不合群的怪人,他与教皇剑拔弩张,与美第奇家族的合作也充满火药味,他的脾气对他的创作和后半生都影响至深,也造就他悲剧式的人生。
与此同时,达·芬奇在创作《安吉里之役》时,尝试恢复曾经辉煌的“热蜡法”,让壁画融化变质,受到佛罗伦萨民众的议论,他背井离乡,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这里。
巨人对战以遗憾告终,自此以后,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一人在北,一人在南,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站在两座巅峰对战的巨匠,共同将艺术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造就人类历史上的艺术高峰。

在与“文艺复兴三杰”同时代的艺术史家瓦萨里看来,文艺复兴盛期好比一个人的青壮年期。这一时期,三杰鼎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达·芬奇、拉斐尔以各自的方式把前人的成就发挥到了极致,并以新的发明冲破艺术的法则,表现人物的微妙表情,达到了征服自然的目标。
不过,瓦萨里将胜利的棕榈枝赠予米开朗基罗——这位雕塑家标志着艺术的完美境界。

风流倜傥的拉斐尔在当时已能创作了无与伦比的圣母像,他也对米开朗琪罗敬佩至极,在看到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之后,叹曰:“有幸同生米开朗琪罗时代!”
而在他的《雅典学院》中,柏拉图长着一张达·芬奇的脸,他在画作中表露了对达·芬奇的敬重之情。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三足鼎立,各有千秋,让文艺复兴三杰的故事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