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利:“胜利”大逃亡
丘吉尔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二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一战已经有过预演。

文/全历史 Spencerrr

1915年12月19日,一战期间的协约国部队(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开始从加里波利战役中撤退。

这次成功的撤退,可以说是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演练,后来有人做过统计,9万军人集体撤退,伤亡才不到10人。后来,除了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外,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撤退。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按照一般的观念,在战场上丧失阵地,应该是奇耻大辱,在我们的谚语里就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那为什么这一次撤退,却让协约国的指挥者们暗自庆幸呢?

就在于加里波利之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战。1915年,近50万协约国士兵被运到加里波利,其中英国部队有41万,伤亡21万以上;英国派来的13艘潜艇在这次海战中损失了8艘,最后只剩5艘了。

那么,这场战是如何引发的?协约国又为何惨败呢?

下面,我们先来说一下,加里波利在哪里,英国为什么要进攻这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 加里波利战役线路示意图

加里波利(Gallipoli)处在奥斯曼土耳其的西北部,其东面是此次战役的海战战场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一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虽然没有加入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但是它们的铁杆支持者。

我们知道,一战期间,主战场主要在欧洲。那么,英国为何要在胶着的西线战场中分身,出兵到东线攻打奥斯曼土耳其呢?

第一,英国要还俄国一个“人情”。

1914年,一战爆发初年,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被称为二战“闪击战”的前身),也就是阻止德国利用东部兵力牵制俄国,西线兵力取道比利时,直接偷袭法国的计划。

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力战之时,俄国同时在东线向德国发起了进攻,大大缓解了西线战场同盟国的压力。

这次俄国“解围”确实帮了英法的忙,于情,大英帝国一定会还俄国这个人情。

因此,1915年初,当俄国的尼古拉大公向时任英国军械管理重臣基奇纳勋爵发信求助时,英国答应了。当时俄国在东线与德国、奥斯曼土耳其的战斗中逐渐不支,希望协约国牵制土耳其的军事行动,不无绝望地提到“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

基奇纳最后决定将进攻地选在了奥斯曼土耳其西北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是俄国在黑海获得补给的唯一通道,也英国通向俄国黑海的唯一通道。

第二,从战略角度分析,英国也该出兵。

英国如能占领达达尼尔海峡,不但奥斯曼土耳其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通道被截断,达到打击同盟国的东线活动,还能加强协约国与俄国的联系。对于恐惧俄国扩张的英国来说,占领君士坦丁堡同时能够对俄国起到牵制作用。

奥斯曼土耳其几乎可以说是一战主要参战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而英国在战斗中为何失利?土耳其为何取胜的呢?

第一、英法联军对于当时已受德军控制的奥斯曼土耳其严重低估了。

1915年2月19日,英法联合海军驶入达达尼尔入口并进行炮火攻击,消灭了土军最外围的炮兵阵地,开始在扫雷艇前导下进入狭窄的海峡。

扫雷工作进行到了3月中旬才结束,联军计划在18号驶入君士坦丁堡前的海域。然而就在联军以为雷已扫清时,土耳其布雷船潜入了“已清”区域又布下了20颗水雷。

因此,在进攻中联军4艘战舰相继触雷沉底,舰队司令当即下令撤回行动。

第二、陆军战备不充分,登陆加里波利时协约国联军一片混乱。

舰队撤退后,英国汉密尔顿爵士将军被选中指挥协约国的登陆。但离开伦敦时他甚至还没有选定登陆半岛的位置,而伦敦陆军部也还未制定作战计划。

土耳其一方,则在舰队撤退后至陆军到来前加强了加里波利的防御,部署了超过8万名士兵,其中的一位师长就是后来发动革命的“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第三,加里波利半岛的地形严重限制了陆军的登陆计划。

战役最惨烈的地点发生在一块两侧都是悬崖的狭窄绝地,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联军部队选在这里登陆,不但兵力无法展开,大批人员和物资也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长滩头拥挤不堪。

而此时,土军已在制高点等候多时了。就在混乱之中,土军开火了,整个澳新部队被围困在海滩区域。

当时的凯末尔中校下达了著名的“我并不期望你们去进攻,我命令你们去死”的命令,土军奋战。据一位协约国生还者的回忆:被击中或失足落水的士兵甚至是队形整齐的躺在水底,海滩上也是死伤一片。

这场登陆马上陷入了僵持:土军占领制高点逼迫协约军只能向上仰攻,而协约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双方甚至发生了反复的白刃战,死伤惨重。

加里波利战役协约国仰攻

最后,加利波利的自然条件促成了最终协约军的撤退。

随着地中海地区夏季的到来,气候无常变化使得露天作战士兵异常狼狈,死伤士兵渐渐散发出臭味,而疟疾和痢疾也开始在幸存的士兵中流行,死亡数量骤增。

而战役则一路持续到了11月的暴风雨和雨夹雪之中。协约国对入冬后作战全然无准备,也没有保暖衣物,在1915年12月19日开始了撤退。

加里波利战役直接导致英国丘吉尔海军大臣一职被免;凯末尔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土耳其国父

这一战的后果基本与初衷背道而驰:俄国黑海之困未解,东西线战斗僵局仍未解,间接导致了同盟国在1916年为“耗尽(法国)最后一滴血”而在凡尔登发起的战役。(想了解凡尔登战役?请穿越a1916年12月15日凡尔登

加里波利战役只是一战中的一场战役,但它为土耳其的革命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改变了后来丘吉尔的从军之路,让他从军界转向了政界。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影响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人物。历史,有的时候就是由这些偶然性事件组成和推动的。

历代评价:

1. (撤退)这个决定具有可怕的风险,如果不从海上或陆地采取大规模作战行动,那么执行这个决定将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让部队在得不到支援的状况下被毫无目的地逐渐消耗掉,还不如让他们早早撤离。

——丘吉尔,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2. 我们用十二磅炮对土耳其人开火,我看到十二个人冲出战壕,冲出了50码;他们平躺在地上,英国人的步枪子弹在他们四周横飞;当我们对他们直接开火时,我看到很多人头、胳膊、大腿在往上乱飞,但是他们战斗得非常勇敢。

——英国海军学校士官丹汉姆(H.M. Denham)

阅读数 6.2万